
7月13日是「國際薯條日」(National French Fry Day),很多外國速食餐廳如麥當勞、漢堡王、肯德基等,都會在這天提供特價的薯條。薯條的起源一直眾說紛紜,法國和比利時更各執一詞,爭論美食地位的美譽。喜歡吃薯條的你,別忘了來一份美味的薯條,讓我們一起來拆解薯條的歷史吧。
【薯條從何而來?】
薯條的英文是「French Fries」,French這個詞,令大多數人都會將它與法國聯想在一起。有人認為「French Fries」這個名稱並不是指法國,而是指鄰國比利時的法語區域。對於薯條的起源,法國和比利時各有說法。

🇫🇷法國:薯條是街頭誕生的美食
據說薯條源於18世紀的法國巴黎新橋區,最早出現在街頭的路邊小吃,與其他馬鈴薯油炸點心一起販售,慢慢演變成今天的薯條。
🇧🇪比利時:薯條是魚肉的代替品
另一個說法是比利時在17世紀發明了薯條。當地人常在默茲河捕魚,在寒冬時期捕獲困難,就會用馬鈴薯代替魚肉,炸成像薯條的小塊進食。
【薯條種類大不同】
薯條的形狀五花八門,不同類型的薯條有其獨特的名稱。網民曾在BuzzFeed排名12種「最好吃的薯條」,你吃過這些受歡迎的薯條款式嗎?

1. 超細薯條(Shoestring fries)
像鞋帶一樣細的薯條,鞋帶除了shoelace之外,也有人叫做shoestring。
2. 波浪薯條(Crinkle fries)
這種薯條上有一道道像皺紋的小坑,crinkle 是 wrinkles (皺紋) 的近義詞,意思是指「弄皺」。
3. 粗薯條(Steak fries)
通常切得又粗又扁,作為牛排配菜的薯條。